从破新局开新路看高水平开放
2024-01-18 09:39:03
汇声聚力——2023年发展改革足音回响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在这一年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持续释放高水平开放信号,不断以实际行动证明,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
制度型开放步伐铿锵
2023年10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宁波港口岸扩大开放。其中,象山港区和石浦港区是首次获批对外开放,这标志着宁波港八大港区全部实现口岸开放。
11月24日,外交部宣布,中国对欧亚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这是我国第一次向西方国家直接单方面开放免签,收获广泛好评。免签入境政策实行后的10日内,6国日均入境人次较免签前一日增长42.07%。无独有偶,近段时间,“新马泰”也陆续宣布将对中国游客开放限时免签。
12月3日,首列满载老挝粮食的中老铁路老挝粮食专列从磨憨站发车,货物在到达云南蒙自北站后发往全国各地,专列运行时间比公路运输减少1~2天,运输成本下降20%。
“你来我往”间,中外交流更畅通,心与心的距离也变得更近。
“我们开放的不仅仅是打开大门,让人进来出去、让信息进来出去、资金进来出去,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在制度、规则、标准等方面进行制度型开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如是说。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意味着要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顶层设计,深化贸易投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等。”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教授、研究员万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积极主动、有条不紊,我国制度型开放按照既定的节奏、朝着确定的方向,大踏步前行。
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6月,国务院印发文件,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和北京等5个具备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动开展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截至11月初,已经有15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
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我国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
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提出了80项措施,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自贸试验区的跨境货物和资本流动。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部署和实施,凝聚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和共识,激发了各地制度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拓展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展示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
目前,多个自贸试验区正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聚焦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相关“边境后”规则,加大压力测试力度,为推动我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定提供实践支撑。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2023年,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批准设立首家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推进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等一系列务实的开放举措陆续推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当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开放的中国吸引各国投资持续加码,越来越多的外企将抓住中国机遇视为“最佳投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初发布的“全球及亚太经济信心调查”结果显示,83.33%的企业计划在2023年将中国列为重点业务拓展地区。
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显示外资来华势头不减,跨国公司仍看好在华投资前景。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34.4亿元,增长1.9%。从投资来源地看,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10.3%、94.6%、90.0%、66.1%、33.0%。
但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前3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870.1亿元,同比下降9.4%。有专家分析,这主要是随着地缘政治形势日渐趋紧,部分企业和政策制定者通过将生产转移回国或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来增强供应链的韧性。
记者注意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中,就包括“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本次会议明确,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中国始终致力于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日前表示,还有一些政策正在制定过程中。比如,优化境外已上市的药品境内生产的申报程序,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等。“相信随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落地实施,企业集中反映的困难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外国投资者在华经营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在外贸方面,我国11月单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进一步扩大至1.2%,进出口总值连续2个月同比增长,出口额也实现了自2023年5月以来的首次增速转正,出口量增长12%,创二季度以来的峰值。中国对美出口结束了14个月的下降,转为增长9.6%。此外,外贸企业出口订单情况连续6个月好转。
高水平开放加速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进程,而外贸出口的主力产品变更,也映照出我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之路。2023年前三季度,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989.9亿元,同比增长41.7%。根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汽车出口有望达到48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汽车出口有望进一步增长至550万辆。
服务贸易同样表现亮眼。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拉动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超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跨境电商领域已形成国标、行标等各类标准百余项。
搭建互利共赢合作平台
作为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2023年中国展会、论坛的开放依然诚意满满,展现出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的决心和行动。
4月,吸引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甫一闭幕,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便搭台喜迎八方来客,现场出口成交216.9亿美元;9月,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展区里人头攒动,诸多前沿技术令人目不暇接;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15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论坛期间形成了458项成果;11月初,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289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展;11月底,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吸引了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成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载体……
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境内专业场馆共举办各类展会3248场,同比增长1.8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32.4%。通过搭建展会平台,我国有力推动国内外商品、服务对接,用14亿多人口包括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叠加消费潜力,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习近平主席的话语在海内外引发强烈反响。
行胜于言。我国所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既在推动中国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也推动着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458项、972亿美元,这是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形成的成果总数和企业家大会上达成的协议金额,都较上一届出现了显著增长。据了解,论坛形成的369项务实合作成果中,目前超过半数已落实。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世界大多数国家用脚投票。这份源自中国的倡议已经覆盖全球75%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历史上所有大国提出的跨国合作倡议中签约国最多、最受欢迎的,也是近年来国际组织公开文件中谈及最多的跨国合作倡议。据世界银行估算,若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实施,到2030年每年有望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并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我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推动着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联通中国境内112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覆盖中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开启开放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将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市场,更加主动地深化对外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和空间。”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传递了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
11月24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提出凝聚合力携手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描绘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
展望2024年,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将越来越好,服务保障将越来越强,开放平台将越来越优。(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安宁)
上一篇:
无